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

【行家悠遊土耳其day5】安塔利亞-孔亞-卡帕多奇亞

Day5
安塔利亞(Antalya)→孔亞(Konya)
→卡帕多奇亞(Cappadocia)



●孔亞(Konya)
孔亞,建有許多宏偉的伊斯蘭教寺和陵墓,民風非常純樸。13世紀麥夫拉拿(Mevlana)在此設壇講學時,孔亞成為土耳其的回教信仰中心。

這裡較著名的建築物分為二個時期:有縱溝圓塔及尖形屋頂的屬於塞爾柱時代;而像碗反蓋形狀的圓頂上,有類似鉛筆般纖細尖塔的建築,則屬於鄂圖曼時代的建築。





◎迴旋舞(Sufi Dance)
麥夫拉拿創立了著名的迴旋定律(Order of Whirling Dervishes),他認為通過欣喜若狂的迴旋舞蹈,舞者的精神可和神靈結和。時至今日,每年12月左右都會舉辦迴旋舞節。

迴旋舞舞蹈方式
舞僧隨著一種簧管(Ney)的樂音起舞,代表著傳說中的喇叭(the sur),將在薩拉弗喚醒亡者的末日之時吹響。舞僧穿著的服裝也極具符號意義,圓錐狀的高帽代表墓碑,斗篷或披風代表棺材,白圓裙則是裹屍布。導師代表太陽,而旋轉的舞僧則是星與月的自轉運行。四種舞式代表著四季,四種元素,以及人一生的四個歲月。
儀式的第一部份,舞僧繞行大廳三次。第一圈是上天的知識,第二圈是觀照上天,第三圈代表唯一的真理。
每一階段的開始,舞僧會親吻導師的右手,鞠躬,然後開始旋轉。頭扭向一方,握緊雙拳手臂交叉於胸前。張開朝上的手掌接收來自上蒼的感應,並透過另一個朝下的手掌傳達至世間。目光下垂,當旋轉加速,他們的白長裙圓如傘般張開。舞者一邊以反時針方向旋轉,一邊前進,必須同時維持姿勢以及各人的相對位置。

◎圖片取自Wiki百科


◎麥夫拉拿博物館(Mausoleum of Mevlana)
現今的麥夫拉拿博物館,過去為蘇非教派的文化與教育中心,內有學校、宿舍與清真寺,欲成為蘇菲教派的信徒,需在此通過一千零一天的服務人群課程考驗。蘇菲教派認為因為自我的意識與才智,讓人有著凌駕萬物的優越感,藉著服務眾人,可以放下自我,將靈魂昇華到如同上帝般視萬物如一的愛和至善的境界,孔亞自此成為土耳其的回教信仰中心,伊斯蘭風味十足。



麥夫拉拿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遊點之一,塗上綠色瓷釉的高塔最令人矚目。
館內的棺柩陳列室,擺放了麥夫拉拿及追隨者的棺木,蓋以凝重的繡金絲絨布;一端放有巨形的裹頭巾,倍添莊嚴神聖的氣氛。
隔壁陳列室擺放托缽僧人禱告時用的小地毯、樂器、精細的可蘭經手抄本,及穆罕默德(Muhammad)的鬍子,也因此土耳其的伊斯蘭教徒,將此地視為朝經聖地之一。





◎沙里米也清真寺(Selimiye Camii)
位於麥法尼拿博物館隔壁,號稱鄂圖曼建築樣式經典之作,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孔亞住民信仰的支柱。

旅客若要入內參觀,要注意幾件事情:
第一,不可以拍照攝影。
第二,不可以穿著露出肩背及小腿的衣服(就是要長袖長褲),這是對於伊斯蘭教徒的尊重。
第三,女性旅客必須綁頭巾。


◎蘇丹哈尼古驛站(Sultanhani)
此驛站是土耳其塞爾柱時期12世紀時所建造,提供給軍隊及絲路商旅休憩之用。
驛站因為要保障商旅的安全,所以牆特別厚實,窗戶也採外窄內寬的防衛性設計。




土耳其位於歐亞交界,在塞爾柱時期大約有100多個驛站,保存下來的只有40幾個,演變至今有些保留較完整的驛站就轉變成旅館或餐廳。
蘇丹哈尼古驛站是經過整修的,旅客們也許會發現建築物很像穿著補丁的衣服,因為當初在修復時,當時的人們贊成用不同顏色來表示新修部份的那派勝出。




塞爾柱時期的驛站通常呈長方形,周圍有固若金湯的高牆,內部通常配置為住宿區、畜舍、貨倉、廚房、浴室、清真寺。爲確保商人及旅人的安全,驛站內會有軍隊駐守,商人或旅人要拿到許可文件,才能進入驛站休息。驛站為免費,但有停留天數限制,通常以3天為限。









●卡帕多奇亞洞穴飯店





在卡帕多奇亞奇岩區有多間非常有特色的飯店,那就是洞穴飯店。業者直接以奇岩開鑿而成,外觀看起來就跟一般的奇岩一樣,只不過多了窗戶和門;但是內部就跟現代化的旅館沒什麼兩樣,利用原始的洞穴穿鑿成走道、穿廊、房間...等等,甚至還利用洞穴內的石塊直接刻成的化妝台、餐桌椅。











參考文章出處
Wikipedia http://www.wikipedia.org/
維基百科中文版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